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工智能,不仅是赋能现代组织取得转型、创新的重要手段,更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现代组织智能化管理、助力数字经济集约化发展?在近期举办

人工智能,不仅是赋能现代组织取得转型、创新的重要手段,更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现代组织智能化管理、助力数字经济集约化发展?在近期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就此展开探讨。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我国在“十四五”中应“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规划。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论坛上指出,数字经济正成为促进国家及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何推进数字经济的融合、提高以及创新发展?以智能化为应用指向的人工智能,成为了升级数字经济模态的首选答案。

布局“新基建”体系建设

互联网工业在新世纪成为了蓬勃兴起的力量,被赋予了启动世界新一轮经济复苏的使命。汪玉凯建议,下一步应加大5G、工业互联网等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基建’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培育出新的经济体系。”汪玉凯说。

完整的智能制造生产链,是成熟的互联网工业体系的必备条件。汪玉凯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交叉点,工业大数据是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交叉点。他说,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原材料、机器、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产品、人等各种要素的互联为基础,通过工业数据的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从而能够进行快速计算处理、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拓展智能应用场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极大地推动了产业智能化的生命力,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呈现紧密融合的趋势。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为人工智能服务的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亿万网民产生的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原料,大大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智能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智能交通”为例,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导、粤港澳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雷渠江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智慧交通”的含义已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不只局限于基建和车辆。

雷渠江认为,合作式智能交通、跨行业协同技术融合将成为人工智能赋能智慧交通的重点方向,如将AI气象融入智慧交通,为驾驶员模拟未来气象的行驶状况,从而为驾驶员提供高精确度的预警。

智能应用场景拓展到政务领域,可有效地展现出低行政沟通成本所释放的经济活力。趣链科技华南区产品总监吴琛认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改善民生服务方面,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业务透明度、保障数据公信力;在推动信息建设方面,可以建立数据保障体系、形成数据标准规范、加快信息数据融合,提高政务服务管理水平。

明晰法律伦理边界

科技技术是把双刃剑。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实现社会治理的分众化、精准化、智能化,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却面临了空前的画像暴露、身份被盗窃的风险。

“人工智能等技术让‘万物互联’,逐渐地成为现实。但系统性的连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系统性的连接风险。”中国通信工业协会5G专业委员会主任孙伟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祝华新认为,一些机构通过对多个个体聚合加工所形成的整体性数据,应被当做是一种公共品,从而避免机构对公民数据隐私权的侵犯。

将技术合理地规约在法律伦理的边界内,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单一的行政手段施加,更需要法律监督、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等多元责任主体的共同参与。

2020年10月21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该草案指出,公民的身份证号、姓名、住址、手机号码、人脸识别、基因等,受到法律严格保护。

此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经济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数据,日前共同发布了大数据风险控制和权益保护12原则。12条原则分别是:合法原则;最小范围原则;授权原则;必要原则;明示原则;比例原则;封存销毁原则;可追溯原则;被遗忘原则;整体性安全原则;保护开发者的原则;出境合规原则。

(西部经济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文章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网址: http://www.jjtzggzz.cn/zonghexinwen/2020/1110/463.html



上一篇:延津一单位,体制改革激发“澎湃动力”
下一篇:全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现场

经济体制改革投稿 | 经济体制改革编辑部| 经济体制改革版面费 |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发表 | 经济体制改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