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现实的期望一个低调的法治社会(2)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法治。拿拆迁问题来说(这几乎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现在我们看新闻,常常能看到强制拆迁激起各种矛盾,甚至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法治。拿拆迁问题来说(这几乎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现在我们看新闻,常常能看到强制拆迁激起各种矛盾,甚至引起自杀事件的消息。而这种制造了严重的社会不公正、产生了大量腐败的事情居然是有法可依的,非常荒谬。所以,最近北京大学法学院五位教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要求修改或废除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这类事情就说明,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

三、法治社会是最值得向往的目标

问:您觉得三五十年之后,中国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答:很多哲学家都说过,人无法预测未来。为什么呢?有一个最不可预测的因素,就是科学的力量到底能够发展到多大。人类社会的面貌、生活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等,都受到科学技术决定性的影响,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样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有一天,核聚变技术可以做到把能量持续地、平稳地释放,而不是像氢弹那样一瞬间爆炸的话,世界能源格局将彻底改写;继之而来,整个世界的政治版图肯定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时,石油变得一点都不重要了,海湾地区可能不再是火药桶,现在某些趾高气扬的产油国可能要重新回到骑骆驼的时代;而科学技术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则会变成新的富裕国家。从这种意义上,我觉得未来难以想象。

但是有些与人类普世价值有关的东西,我认为还是可以想象的。比方说到2040年,或者2050年,无论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面貌怎么样,我觉得中国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

其实我的要求不高。我并不希望定一个不现实的目标,也不要求中国短期内变得很民主、很自由。我首先希望的一点,就是未来的社会一定要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也就是中国现行的宪法条文上规定人们应该享受的自由权利,能够享受得到,这就可以了。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的大多数人不能生活在一种对未来完全无法预期的状态下。而要让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办,有规可循。当出现民众与民众、民众与政府、民众与商家或其他团体之间的矛盾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有一些规矩在那里摆着,按照条文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同时,司法机构也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而不是按照个别长官意志办事。比如说要拆迁我这个房子,必须走法律的程序,不是哪一个政府官员或房地产商说了算,我也不必担心房地产商雇一批人把我的房子给扒了。这是值得向往的。

总的来说,我短期内期望的是一个低调的法治社会,开始时只求基本保障,就是说人们生活在一个依法办事的社会里,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等能够得到法律保障;当出现争端的时候,会有公正的法律,以及执法公正的司法机关来解决。能实现这一点,作为第一步,就已经很好了。当然这远远不够,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

回顾改革开放这31年,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步很大,我甚至认为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标志。当然,法治建设面临的阻碍因素仍然很多,其中有传统文化、习惯势力的原因,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中国人一元化的权力垄断思想。中国人要做到像西方人敬畏上帝那样敬畏法律、敬畏宪法,还需要长时间努力,但必须往这个方向去做。

问:关于中国政府与百姓,您理想中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众对政府官员赋予了很多道德要求,甚至今天中国的老百姓,也仍然向往官员都像包青天那样爱民如子。这种东西我认为在今天是不可取的。如果个别政府官员愿意做人民的父母官,当然很好,这说明他个人品德好。但是万一没有那么做,也没有错。因为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契约关系。为了社会的发展和有序,人民把自己本身享有的一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让政府来管理社会。如果一方面老百姓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是不是严格执行了这种契约,另一方面官员能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这种契约关系也能成为一种和谐的关系。

总之,我们不能不合理地用一些达不到的品德来要求政府官员,而很多该做到的又不去要求。与其这样,还不如要求大家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可以做到的规矩。

四、话语权不是“构造”出来的,而是“积累”出来的

文章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网址: http://www.jjtzggzz.cn/qikandaodu/2021/0430/698.html



上一篇:现代化进程与小说中的当代乡村形象变迁以陕西
下一篇:吃大锅饭的由来

经济体制改革投稿 | 经济体制改革编辑部| 经济体制改革版面费 |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发表 | 经济体制改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