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时代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3)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是以《社会救助法》立法为牵引,建立符合新时代贫困特点的救助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法》立法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救助实践,立法进程需要进一步加

二是以《社会救助法》立法为牵引,建立符合新时代贫困特点的救助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法》立法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救助实践,立法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要通过这部法律的出台,将适应相对贫困特点、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做法上升为法律,确立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完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尤其是理顺社会救助事权与财政支出关系,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法治化水平。

三是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从2020年到2035年将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提速发展期,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发展应当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逐步从制度上实现城乡居民适用同样的制度、同样的救助程序,确保救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特别是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逐步取消或弱化社会救助与户籍相挂钩的属地化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覆盖常住人口的救助管理办法,增强社会救助保障待遇的“便携性”。

四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增强救助精准性。首先,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匹配的多维贫困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和中等收入阶层逐渐扩大的趋势,建立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居民消费水平一定比例的救助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其次,要完善救助对象认定机制,重点是将医疗灾难支出、残疾康复刚性支出等因素纳入救助对象认定标准体系,使收入虽然不到保障线,而存在灾难性刚性支出的低收入家庭能够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要在收入核查与需求评估互有侧重、优势互补的同时,更多考虑强化“救助对象需求评估”,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救助需求综合评估机制。再次,要完善救助对象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将贫困老年人、未成年人、有劳动能力人员、在职(或灵活就业)人员单独建档,在家计审查、救助帮扶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管理。同时要与就业市场、扶贫及其他社会保障政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重点群体生活风险或危机事项的监测预警,提高社会救助管理的前瞻预判能力。

五是要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财政投入。目前,欧盟等发达国家用于社会安全网的财政投入一般占到GDP的30%左右,其中社会救助项目占很大比重;东亚国家日本社会救助支出占GDP比重超过0.6%,我国2010年以来民政口径的社会救助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3%,造成医疗救助资金严重不足,低保等救助标准偏低、保障人口大幅下降。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的提高,需要优先扩大对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的投入基础上稳步扩大社会救助总体投入水平。

文章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网址: http://www.jjtzggzz.cn/qikandaodu/2021/0504/714.html



上一篇:我国社会政策的自性特征与发展
下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四十年改

经济体制改革投稿 | 经济体制改革编辑部| 经济体制改革版面费 |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发表 | 经济体制改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