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提升实体经济企业人才竞争力(3)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针对我国实体经济企业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本还要以人为本,突出实体经济创新需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相

针对我国实体经济企业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本还要以人为本,突出实体经济创新需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指示精神,抓住几个着力点,加快推动人才发展工作。

着力制度创新,推进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同步推进,需要人才理念先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五方面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人才资源在区域间、产业间合理流动、有效配置,通过激励政策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是“政治上受重视”,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推进专家人才的服务联系与政治吸纳。二是“社会上受尊重”,优化人才奖项设置,大力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形成鼓励和支持人才到各地去建功立业的社会导向。三是“经济上得实惠”,在社保、医保、津贴、住房、薪酬、家属等方面给予保障,并进一步优化人才经费报销制度,实现人才经费“可见即可得”。四是“文化上有认同”,开展人才强企、人才富民的文化建设,形成一股争相成才、崇尚创新的文化清流。五是“生态上有保障”,加强生态环境保障建设,优化人才生活环境配套。

着力优化政策供给,提升企业引才用才能力。强化人才政策的精准性,推动政府人才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导向作用,撬动企业引才聚才意愿。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人才双向柔性流转模式,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薪酬、合同科研、项目经理、技术入股等合作办法,创新事业单位编制、岗位考核方式,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能力。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专项人才库,创新人才考评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做好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与人才发展规划,强化企业引才用才意识,促进新兴产业走高端化发展道路。探索传统产业引才聚才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传统产业核心技术传承人才的遴选、培育、考核体系,打造传统产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实体经济企业“百年老店”品牌激励约束制度。

着力构建开放的市场平台,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优势,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作用,做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人才布局。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构建统一、开放、共享的人才市场体系,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做好企业与人才之间的纽带。构建人才推荐与人才保险制度,降低企业引才用才的风险成本。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健全柔性引才用才机制。按照“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合同约束、自由流动”的原则,采用挂职、聘任、科技项目招标、讲学、咨询、远程会诊等方式,建立健全“互联网+人才”的用才模式,支持各类人才打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工作方式等限制。强化科技企业家的引才意识,落实传统产业领导的引才责任,坚持高端引进与梯队建设相统一;推进产业人才职称与资格证书评定改革,探索产业人才晋升的同行评议制度,优化职业晋升通道;促进人才再深造与人才猎头两个市场健康发展,对为企业创新升级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探索个人所得税补贴制度,强化人才强企能力。

着力构建人才激励平台,注重激发企业人才活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与绩效考评结果紧密挂钩的人才薪酬分配体系。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企业分配自主权,积极探索和实行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和途径,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的工资增长机制,分配要向一线和技术岗位倾斜。二是尽快研究制定对企业人才实行中长期激励的具体政策,明确标准和操作程序,使经营者和优秀人才自身受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防止和避免因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三是建立优秀企业人才荣誉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各类优秀人才给予重奖,鼓励他们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创新。□

文章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网址: http://www.jjtzggzz.cn/qikandaodu/2020/1210/510.html



上一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民生和社会治理的新职业
下一篇:统计方法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投稿 | 经济体制改革编辑部| 经济体制改革版面费 |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发表 | 经济体制改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