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那些年那些事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闪亮的眼睛,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1973 年,我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的一个小山村,有幸能够亲身经历改革开放之前农

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闪亮的眼睛,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1973 年,我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的一个小山村,有幸能够亲身经历改革开放之前农村生活的艰辛,亲身经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腾飞,综合国力急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光辉历程,见证改革开放40 年来农村生活和基础教育的变迁,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我的父亲在大队的小学教书,母亲务农,过去称为“半边户”。家里有姊妹五个,吃饭的人多、劳动力少,经常差工分,社员都说我们家像“五保户”,靠他们养起的。

生产队在分粮食的时候,把红薯、洋芋当主粮,谷子、玉米当补粮,轮到分余粮的时候,我家就只能分到一些红薯和洋芋。那时的物资非常匮乏,粮食十分紧缺。从记事起,家里来了客人要跟邻居家借面条、借鸡蛋,我是老幺还可以得到一小碗面条,哥哥、姐姐就只能用面汤煮点剩饭吃,他们都说我是“幺儿幺女命肝心”。

1982 年实行包产到户,大队改成了村,小队改成了村民小组,家里分了五、六亩田土,还有七亩山林。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尽管自己不认识字,但是她仍觉得读书才是孩子们的出路,坚持要送孩子们读书,家里农活全部落在她的肩上。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校内活动

父亲的工资只有30 几元钱,根本不够家里开支。好几次,我听到父亲在房里嘀咕,不想去教书了,要回家种田,都被母亲数落了硬是要他到学校去。父亲只得每天早去晚归,尽力帮她减轻负担。过了两三年,大姐去读高中,二姐不忍心母亲一个人累死累活地做农活,读了初中硬是不去上学了,被罚跪了好几天。三姐带着哥哥和我到村小学读书。

村小学是原来队里的集体保管室,两栋一层的土坯房,场坝是用来晒粮食的,倒是不小,尽管队里每年都要组织大家去夯实,但是还是坑坑洼洼的。教室里的黑板就是一块木板子刷上黑漆,刷子印都可以看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粉笔灰直飞。剩余的粉笔头经常被同学们珍藏,成为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每天背着帆布书包,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走起路来格外带劲。

那时候,板泥巴、抓石子、跳皮筋、踢毽子是最好的游戏。一下课,本子、书都不管他的,跑到场坝里疯玩。我记得最美的事就是到山上采黄构皮、铁脚板,晒干扎把,送到供销社卖钱后,花5 分钱买上一小杯葵花籽,揣在兜里慢慢地嗑。

村小学没有小卖部,也没有吃的卖。我们都是早上在家里热点剩饭,一直管到放学。放学的时候,才走到老屋对门的山梁上,就朝在田里干活的母亲喊:“妈,我饿了,快点给我弄饭吃。”隔壁王大婶听见我们喊,眼泪直流。从家里到村小学,上坡下坎要走五六里山路,天晴时还好,碰到下雨一身都要淋湿,鞋子上糊的泥巴让人提不起脚。为此母亲给我们各买了一双短胶鞋,不管天晴下雨都穿。

过些年家里日子好些了,父亲有事到区里和县城里去,经常买些“娃娃书”带回来,《地道战》《铁道游击队》,还有四大名著的连环画,我爱不释手,一看就是半天。我经常把书带到学校借给同学们。可能是爱阅读,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尽管国家在1986 年已经在推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工作,但还是有部分家庭条件差的、成绩差的农村孩子上不了初中,甚至有的连小学都读不完,就早早地在家务农。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恩施市五中。那可是芭蕉最好的学校,整个村小学也就是我一个人考上了,成绩差点的就只能在甘溪初中读书。读初中的学生们都是从家里带米,在学校食堂的大蒸子里蒸。学生们轮流值班,用大箩筐把全班的饭盒抬到班上来吃,吃完了又抬去蒸。水少了吃生饭,米少了吃稀饭。有时饭盒放偏了,米撒了水泼了就没有饭吃。调皮的学生自己没有蒸饭就偷饭吃,学生们经常为吃饭的事扯皮。吃的菜要么在食堂里买,要么在村民那里买,三、五角不等。家里差钱的,就带一罐头瓶子榨广椒、豆食或腌菜等等。每星期我从家里背五斤米、拿五块钱,从来不敢买零食,攒点钱也只买些生活用品。

学生们睡的都是自己带铺板、棉絮、被单,一个寝室住20 来个人,阴暗潮湿。夏天窗户四敞八开,蚊虫飞绕,晚上睡觉只能用被单裹住头。冬天在窗户上蒙上一层薄膜胶纸,倒也暖和了几多,如果有个破洞便感到十分寒冷。学生们大多来自农村,读书比较勤奋,经常熄灯过后在教室里、寝室里点蜡烛、打手电看书,被值日老师骂了许多次。

文章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网址: http://www.jjtzggzz.cn/qikandaodu/2021/0726/773.html



上一篇: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职工激励机制的探究
下一篇:转制国有企业会计监督问题与对策

经济体制改革投稿 | 经济体制改革编辑部| 经济体制改革版面费 |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发表 | 经济体制改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